“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
这句话我想每个人都听过,也同样都被问到过,在学校里,老师经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生活中,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也会问这样的问题,工作时,上司也会问一句“你有没有自己的梦想,你想要做什么?”
这个答案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就是科学家,飞行员,宇航员,医生,律师,老师,巡捕……等等等等,有些脑洞新奇的人甚至想要做一颗树,一只猫……
或许是因为想要实现梦想真的太难了,所以我们总会将自己没有完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所以才总会有这样的问题。
可有意思的是,大人们似乎并不想下一代从事跟他们一样的职业。
难道是因为觉得自己所在的行业太苦太累吗?可是哪一个职业不需要付出努力呢?
在这次的疫情中有这样一个家庭,父女二人都从事医生这个行业,并且,在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以及十七年后的新冠疫情中,都奋战在一线。
十七年前的非典中,医生王卫国踏上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战场,当时为他送行的是自己已经年迈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的母亲坐着轮椅为儿子送行,我相信这个画面一定感动了很多的人。
没有硝烟的战场一样的危险,作为母亲,她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经历这样的危险,可作为医生的母亲,她只能支持儿子的决定,因为他的儿子穿着身穿白大褂,是一名勇敢的白衣战士。
十七年后,王卫国已经六十六岁了,已有白发的他把同样从事医护行业的女儿王婷送上了飞机,送上了支援湖北武汉的战场。
身为一个父亲,王卫国一定曾犹豫过,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经历危险,他知道这场战斗的艰辛和危险,所以他一定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也体会一遍这样的艰辛和危险。
但作为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医生的父亲,他不会有任何犹豫。
就像一个战士,听到了战斗号角声响的那一瞬间,就毅然决然的上了战场,这是战士的责任与使命,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在!
王卫国是这样的战士,所以,十七年前的抗击非典中,他上了战场,他的女儿王婷同样也是这样的战士,所以十七年后的驰援湖北行动中,她也做了跟父亲当年一样的选择。
这是他们的传承,除了浓于水的热血,还有永不磨灭的信念。
有一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在讲:孩子才是我们的希望。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是国家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有无限的可能,孩子就是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有未来。
十七年前,九零后的我们还只是个孩子,是需要被保护的幼小,非典时期,九零后的我们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而十七年后,九零后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了,我们不再是幼小,不再只能被保护,我们也可以去保护别人。
当疫情发生时,最应该做好的就是防护,有一名九零后的护士小姐姐,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能够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毅然的剃掉了自己的长发,她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九零后护士:单霞。
单霞说:“头发没有了还能再长出来,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的人。”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佘沙,是十二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
汶川大地震现在说起来都还让我心有余悸,我第一次知道在面对大自然时,原来人类是这么的渺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这样团结。
经历过汶川地震的佘沙更能明白这种感觉,她经历的家乡重创,经历的大爱汇聚,她曾在困难时被人保护被人帮助,所以现在,她也要去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佘沙要上“战场”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我是汶川人呀。
在我需要的时候,你们向我伸出了双手,如今,在你们需要的时候,我也伸出我的双手,因为,我是汶川人!
这是属于她们的传承,没有什么理由,也不需要什么原因,只有一颗带着感恩的心。
钟南山院士这一生都在为医学事业做贡献,2003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成功抗击了非典,在甲流仿制中,成功抢救多例重症甲流患者,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已经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奋战在一线。
他建议大家“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做了“逆行者”,赶往武汉防疫的第一线。
这是他的坚持,也是他的传承,他坚持的是自己的内心,传承的是国家的希望!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或许很苦很累很艰难,但同时也有快乐有温暖,成功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成功的背后是泪水与汗水并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站到最高的山顶去看那初升的太阳。
“坚持不懈”,说出来不过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可要真的做到,太难太难,中途会有无数的困难涌向正在坚持的你,那些困难会向你释放一种叫“消极”的信号,让你整个人都被负面情绪包围着,让你在里面寸步难行。
慢慢的,你前进的步子会越来越慢,越来越慢……直到停止前进。
从古至今,上下几千载,到现在还能留存下来的都是经历过几百年数千年的时间洗礼,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不懈,抛开腐朽,留存精华,一点一滴积累才传承了如今。
每一个坚持下来的人都是成功者,每一个延续传承的人,都应该被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