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菀卿和霍澜辞等人闻言飞快朝海边跑去。
边汉海拿着望远镜在看,发现老大和嫂子他们来了,边汉海赶紧说:“老大,看到赤旗了。”
那是他们国家的象征。
“是我们的人。”俞菀卿看向霍澜辞:“只有一艘船,应该不是支援大部队,可能是先来的队伍。”
霍澜辞点点头:“时刻关注这边的消息,他们靠近时让人来通报一声。”
邱团长看向身边的人:“去准备一些吃食,要热的,好下咽的,这么冷,在海上飘了那么久,想必大家都累了。”
很快,大家都开始忙起来。
俞菀卿和霍澜辞两人并肩回去时,夫妻相视一笑,看到支援队伍,就好像看到更多华国军队前来。
他们也好像看到了回家的路。
周缘的船靠岸后,看到大家都站在岸边,他这才松一口气。
只一眼,他就看到人群中的霍澜辞和俞菀卿,还有老邱。
老邱可是自己的老战友了。
他下船后,双方寒暄一番,这才说:“这段时间真的辛苦你们了。”
霍澜辞摇摇头:“不辛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老邱笑着上前:“走,走,先上去,咱们下去再说。”
其余人都帮着卸货,几位领导都去了临时搭建起来开会的帐篷。
坐下来后,周缘第一句话就是:“找到矿脉吗?可有兄弟牺牲。”
霍澜辞和邱团长明白其实最后这句话才是他最想要的知道,只是任务在这里,他们都不能忘记此次飘洋过海找到这座岛为的是什么。
矿脉,重于一切。
霍澜辞说:“已经找到矿脉了。”
说到牺牲的兄弟,他沉默片刻:“牺牲了三十多人。”
“歼灭敌人将近六百人。”
听说牺牲了三十多人时,周缘的心猛然一痛,这都是他们华国的兵啊。
当得知他们杀了这么多敌人时,他又为这一群人自豪,骄傲。
看,这就是他们华国的兵,以少胜多,还守住了他们的国土。
“走吧,带我去看看他们。”
周缘一口水还没有来得及喝,就先去祭拜那些牺牲的战友。
俞菀卿没有说话,一直跟在他们身后。
她看到周缘得知牺牲了三十多兄弟时那隐而不发的痛苦。
她一直觉得能发泄出来的痛苦,至少不会把自己憋坏,可真正面对战友死亡时,才明白其实有时候来不及痛,他们就要执行另外一项任务。
这种憋在心里的伤痛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变淡,在某一天,或者一个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这种痛就会排山倒海一般涌来。
那时候的痛,才是真的痛。
周缘每一个坟都去祭拜了,最后站在前方,看着那三十多个坟小声说:“我们来了,日后将会与你们同在,我们将会带着你们意志还有未曾完成的守护继续走下去。”
俞菀卿转过身去,眼眶有点红,抿唇不吭一声。
她入伍后,出了不少任务,在这里却是第一次面对战友的死亡。
死去的三十多人,有些她甚至不知道名字,却觉得很难受。
本以为那股难受的劲儿已经过去,可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才明白那股的劲儿没有过去。
依然存在。
她想穷其一生,只要想起华星岛,就会想起这三十几座坟。
想起战死的兄弟。
从周缘口中得知华国的船和驻守华星岛的队伍还在后面,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抵达了。
他看向俞菀卿和霍澜辞:“放心吧,你们可能回去陪亲人过年。”
“我来的时候听说了,你爷爷奶奶已经准备回国了。”
说完后,周缘拿出一封信:“这是张文谦同志拜托我送来给你的。”
俞菀卿有点意外,没想到在这里听到文谦哥的消息。
“张同志如今是驻日不落的大使。”
“华星岛的事也归他管理,这一次的事也是他居中调度。”
说到这里,周缘感叹一句:“看到你们几个,我才明白什么叫年轻有为。”
俞菀卿和霍澜辞回到他们住的房子时,霍澜辞笑着打趣一句:“还不赶紧看张同志写给你的信。”
俞菀卿点点头:“这就看,马上看。”
霍澜辞听了后,气得不轻,自己就是说了一句玩笑,她居然当真了。
还真的在自己跟前认真阅读张文谦写给她的信。
他伸长脖子,想要看看那封信写了什么。
俞菀卿却挪动了一下位置,让他看也看不着。
霍澜辞抿唇,最后老老实实去看看有什么要做的。
他们现在不住在帐篷,而是搭建的木屋,四周都围得严严实实,风吹不进来,感觉没有外面那么冷。
等俞菀卿看完一封信,霍澜辞端了一碗热乎乎的麦片粥出来:“吃点东西暖暖。”
俞菀卿见状似笑非笑看了丈夫一眼:“怎么,不生气了?不想知道文谦哥给我的信写了什么?”
霍澜辞听了后,坐在媳妇身边:“当然想知道那封信写了什么,小五你得理解我,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不让我看,我肯定不会多问了。”
俞菀卿笑着把那封信交给霍澜辞:“你自己看。”
说完后她就去洗手了,有人准备麦片粥,不吃就等于和自己过不去。
霍澜辞愣了片刻,拿着手中的信,犹豫再犹豫,最后还是把信放在桌子上。
他其实就是故意闹腾一下,并没有别的想法。
没有和张文谦真正相处过,他却明白对方是一个正人君子,绝对不会在信中乱写什么。
俞菀卿在里面洗手,背后像长了眼睛,缓缓道:“不用犹豫,那封信并非写给我一个人。”
“你可以大大方方去看。”
霍澜辞想要说一句:既然是写给我和你的,你刚刚为什么不说?
想到这里,他有点委屈了。
他打开信,看到第一行,有种想要把自家媳妇扛回房间收拾一顿的冲动。
他写的是小五和霍同志。
这是一封给他们夫妻两人的信。
他看向从小厨房里走出来的女人:“俞小五,你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