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咪专门为锦梨开辟个人专线这件事情影响比较大,所以隋玲芳特意晚上打电话跟锦梨说了下。
锦梨对此当然是没有问题。
她与哆咪合作也有一年了,这个公司虽然会搞一些小手段,但不太敢明目张胆,对晨曦娱乐还是比较敬畏的。
芳姐之前发现他们在彩虹粉扑特别版上动手脚,立刻与他们进行沟通,最后也妥善解决,属于她的权益一分不少。
主要哆咪还是本土国产品牌,一直在卖平价彩妆,学生党几乎人手一支,锦梨个人也比较支持这个品牌。
产品质量好又物美价廉,谁不喜欢呢?
而且据说哆咪在去年也开辟了几条海外专卖店,算是为出海前进了小小一步。
品牌想要做大做强,海外知名度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让国内人心服口服,也要征服国外的群众。
当时锦梨闲来无事刷了下小红薯,发现有的国人特意踩点去探店,发现哆咪卖给外国人特别的贵。
这个“贵”是相对而言的。
比起国内的价格,它在国外专卖店涨价了三倍!
虽然这个涨价有考虑到门店因素、汇率因素、宣传成本支出等方面,但不得不说被国人知道后,大家都称赞了一番,表示爽了!
比起涨价刺向国人,还不如涨价去刺外国人!
锦梨说道:“但我最近都在跑《筑梦者》的宣传通告,应该无法与哆咪很好的沟通。”
隋玲芳“嗯”了声,“我考虑到了这点,决定先与他们进行初步沟通,确定好了大概产品类型与价位,再来转接到你这里。”
她想了想,又说:“你是跟哆咪合作者,也是代言人,有些话你不方便与他们沟通,就由我这边来沟通。
我的建议是最好后续的产品确定也由我来负责与他们联系,你不用跟他们太过详细讨论,一切有我。”
锦梨挑挑眉梢,反问:“你是担心我吵不过他们?”
既然哆咪专门开辟了一条属于她的个人专线,那么属于她的专线产品,她肯定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的。
但这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可能,她提出的种种想法,并不为哆咪所接受,双方就会产生一个争执。
隋玲芳肯定道:“那是一定的,你是一线明星,还要点脸面,而且哆咪相当于是你的金主爸爸。
所以你个人不方便太过强势,你只需要维护好自己的形象就行,明星之所以要构建团队,就是在这种时候出马的。”
明星要脸,但团队可以不要脸。
当然,她们晨曦娱乐还是很讲道理的,并不会做强买强卖的事。
在业内,如果某些明星的团队闹得很过分,品牌方忍无可忍,找到了明星面前,要他好好管理自己的团队。
明星也大可说一句:“对不起,我不知情。”
从中摘得妥妥的!
现在的明星为什么通告费这么贵,一天就能赚208万,那还不是团队高溢价谈出来的。
锦梨思索了会儿,点头道:“行,你来帮我把关,我个人诉求就是平价又好用,希望哆咪在火了之后,仍能保持初心。”
隋玲芳沉默了一会儿,苦笑道:“你还没插手产品,就给我出了个难题。
锦梨淡淡道:“我对钱的追求很低,如果他们不愿意,那就散了。”
隋玲芳再次沉默,“你确定?”
锦梨的态度很坚决:“确定,我身上不是没有奢侈品的代言,维护个人形象就足以让我赚天价的广告费,不缺哆咪这一个。”
隋玲芳长呼了一口气:“行,我知道你的想法了,我会跟哆咪沟通的。”
锦梨听她应了,瞬间眉开眼笑,声音又软又甜:“感谢芳姐!”
隋玲芳伸手揉了揉眉心,没好气地道:“你给我少出点难题,就是感谢我了。”
这件事告一段落,锦梨又提起了徐雯雯拜托她的请求。
隋玲立刻精神一振。
涉及到艺人的通告事务,她有很强的敏锐性。
“我记得徐雯雯所在的公司是三线公司,当初她是运气好,还只是个素人就被大导演挑中,去拍了热门电视剧的女2号,从此一炮而红。
但徐雯雯性子傲,不懂得变通,得罪了圈里的一些人,再加上经纪公司没有能力,就沉寂了几年,只能拍拍青春偶像剧的女二、女三号。”
芳姐沉吟道:“她会拜托你也不奇怪,在她的人脉圈里,你恐怕就是她的最强人脉了,而且你还不讨厌她的性格。”
锦梨这就不得不替徐雯雯说一句了。
“刚开始拍《筑梦者》时,她是有点不理人,但后来好很多,也给了我许多演戏建议,人也是会变的。”
隋玲芳一针见血地道:“那是因为你的演技征服了她,所以她才给你好脸色,我早就从陈琴那了解到了。”
“不过——”她话语一转,“徐雯雯这种性格的明星,其实挺好相处的,别说,跟邱琦雯还有点像,都是爱憎分明的类型。”
锦梨眼睛微睁,不不不,她一点都不觉得像。
芳姐继续道:“只是邱琦雯的傲气,那是因为背景强大,不需要向别人低头,不是同等地位的就不太理人。
而徐雯雯是能力上的傲气,哪怕别人圈内地位比她高,但能力不如她,她就会看不上那人。
这一类型的人有一点好,只要把你当朋友,就不会落井下石,比那些两面三刀的塑料姐妹花好多了。”
最后,她总结道:“所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适当提携徐雯雯是可以的,她这类型的人记恩。”
锦梨神色一顿,发现她与芳姐的思考方式很不同。
她愿意答应帮忙,是把徐雯雯当做朋友,所以不计较其他事。
但芳姐不一样,她一切都是以利益出发。
锦梨一脸若有所思,或许这就是精英职场人惯常用的思考方式。
她有点好奇,芳姐有过不出于利益考虑,无条件帮助人家吗?
锦梨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隋玲芳一阵无语:“有啊,前几年无条件给某人当过保姆,每逢一两个月就要上门一趟看看某位死宅情况如何。”
锦梨是越听越耳熟,不由笑出了声。
谢邀,她就是那位某某。
-
翌日,《筑梦者》团队继续跑快闪宣传。
因为昨天跑去偏远城市宣传的策略在网上取得很好的评价,还上了一次高位热搜,两次中低位热搜。
所以钟导一合计,决定将策略进行到底。
他戏称:“我们这是农村包围城市,先从偏远地方宣传起来,然后再来一点点推进到一线城市。”
这次钟导说出计划,没有任何一个明星顶嘴。
她们个个目光兴奋,期待今天公布的票房成绩。
是能够蝉联第一,延续昨天的辉煌,还是往下掉了几个名次?
她们所有人都想要《筑梦者》能够继续问鼎第一,为此哪怕是辛苦一点,即便是去跑山区,都心甘情愿!
在锦梨忙碌跑宣传通告时,远在大洋彼岸的y国,也终于上线了《无人生还》全体成员拍摄的杂志!
因为这一次拍摄还得到了芳菲的服装赞助,所以主编一再提高期待,把这一期的《电影故事》杂志的首刊定在了20w册!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册数!
杂志社的编辑们听到了主编在杂志上线时才露出的口风,都不由双手抱着脑袋或者捂脸,惊呼:
“疯啊,主编你疯了!”
“这不会是我们第1次发行的赔本杂志吧?”
“卖得出这么多吗?在电影评论的领域里,我们能够从其他电影杂志手底下抢下份额吗?”
“上帝,我有点无法呼吸,我这个月的工资杂志社还发的出吗?”
y国的纸媒不像华国那么落寞,这里的人习惯每月订阅杂志。
但即便如此,《电影故事》作为y国的三线杂志,属于没混出些水花的,每月的刊印量也不过是在5w-10w册。
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10w,也就是在上个月,毕竟每年的暑期档都是各国电影行业的爆发时期。
单月发行10w册,就已经是《电影故事》创立以来的最好销量了。
主编居然一口气翻了个倍!
这还不是卖出去的,而是首刊发行的数目!
编辑有些灾难地想:这批杂志怕是要积灰在仓库里了,拿去卖废品都卖不了几个钱。
主编信心很足,哪怕其他人都不看好,但她还是选择了这个发行册。
她笑道:“那就让上帝见鬼去吧,反正已经出货了10w,你们赶紧想办法去推广,用尽你们的一切努力!
你们别忘了,虽然十万册的目标很高,但如果真能完成下来,你们就会得到一笔非常丰厚的年终奖!
别忘了,我们杂志社可是请到了锦梨!
她在华国是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她这个月又上线了一部电影,在华国口碑非常好,票房也获得了当日冠军,我相信锦梨能够给我们带来奇迹。”
有一点,主编没说。
y国可是有着巨大的留学生群体,光是从华国过来的留学生,每年都有上百万之巨。
所以这一次,她不仅赌的是锦梨在y国的影响力,还赌的是她在留学生群体的影响力。
《电影故事》很快铺设在各个地方的报刊亭、书店、书咖、书吧……甚至还有剧院!
为什么能有剧院渠道,这就不得不提《无人生还》这部的作者,就是土生土长的y国人。
y国的人民很喜爱《无人生还》,早就把翻拍出了许多版本的电影、电视剧、话剧。
所以有一部分话剧爱好者,就是《无人生还》的忠实读者,这次他们在杂志版面里写上了“华国的《无人生还》”几个大字,就是为了吸引这些人的注意力。
在编辑们无法注意到的地方,每天都要溜达报刊亭的人,注意到了《电影故事》这本杂志。
上面写着“无人生还”几个大字,还有几个长相精致的华国人,这些华国人的妆容跟衣服都很出色。
如果不是知道这本杂志叫做《电影故事》,他们还以为这是什么新出的时尚杂志。
“这些人是谁?”有人询问。
报刊亭店主回道:“华国的明星,他们今年拍的《无人生还》取得了58亿的票房成绩。”
“58亿?这么高的票房?给我拿一本看看!”
其他人听了,也纷纷说道:“也给我拿一本。”
“我也要一本。”
这些人是被《无人生还》所吸引过来的,而有些人,是被封面那些妆容和服装都很精致的华国人吸引的。
她们随意翻看了样书,发现里面的穿搭都很有意境,介于艺术与日常之间,看上去有种文学范。
“他们真适合与鲜花搭配,每个明星都有专门的鲜花照,感觉很阳光靓丽,这跟y国的天气一点都不符合……给我拿一本吧。”
“妆容真有特色,衣服也很好看……咦,居然是芳菲赞助的,很厉害啊,那可是一线奢侈品牌!
我最喜欢她家推出的旗袍,她们画的妆是不是华国风?我要研究研究,给我拿一本。”
其他人闻言,也对这本杂志的明星妆容感到兴趣。
“我也要一本。”
“也给我一本!”
……
《电影故事》的编辑们终于做了他们之前设想的事——
租借了一辆移动小推车,他们就在公司对面的芳菲总门店的旁边,贩卖起这一期的华国《无人生还》专题特刊!
哦,谢天谢地,芳菲的负责人特意出来看了他们一眼,还那其他们贩卖的杂志看,并买下了一本。
编辑们心情忐忑,看在华国芳菲代言人锦梨的面子上,他们应该不会被赶走吧?
事情的发展逐渐越发离奇。
他们不仅没有被赶走,芳菲总部的员工不停有人出来,都想要购买他们的杂志。
哦,上帝,他们杂志社终于征服了挑剔的时尚界人士了吗!
他们就知道,就知道……《电影故事》一定会崛起的!
“我怎么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都过来买了?”有个编辑手忙脚乱地说道。
他一边递杂志给客户,一边收钱。
但他不是一个人,所有编辑都在忙碌着。
“是的,我一抬头全是人,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我有点晕人。”
有个编辑眺望了一下,兴奋激动地道:“排队了,我们的小推车被人排了好长的队!”
“哦,上帝,你别偷懒了,赶紧打电话喊主编加派点人手过来,我要忙不过来了!!”
至于被责编们惦记的主编,则郑重地打了个电话。
这是一通跨越八千公里的对话。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