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是他乡(〇二)

她不是潘金莲 再枯荣 1962 字 2个月前

面前站了个同西屏一般年纪的男人,不知几时跳上船来的,一身湖绿的袍子,神采奕奕。先前隔得远没看清五官,近前看来,才发现是有些像她大姐姐。不过他眉宇刚毅,眼神轻傲,纵然含着一丝温柔,也是若即若离,很难捕捉。

忽然他那张脸显露出一丝无措,“六姨,您哭了?”自己心道,八成是给吓哭的。

才刚还奇她一个荏弱女子,被人拿刀挟持着也不叫不嚷,原来早是吓傻了,看来还是个脓包。

他暗暗蹙额,朝搬抬赵成的两个官差望去,抬着下巴,“那贼人已经死了。”

西屏忙拭泪望去,船已不觉间靠回栈道,官差们收了刀弓,正忙着收拾这摊子。

为首的班头特地跳上船来和时修打拱,“小姚大人,小的们就先回衙勾差了,等明日您到堂再结案。”

时修点点头,“赵成养的那条狗叫人好生喂着,那可是功臣。”说着调转头,见西屏还有些吓得呆呆的,便歪着眼看她,“六姨,我叫下人来替您搬箱笼?”

西屏这时方恍过心神,茫然无措地点点头,隔会才向他有礼地微笑,“你是大姐姐家的二少爷?”

“正是时修,我娘打发我来接您归家,没想到却撞上那碎尸万段的赵成,惊吓了六姨。”

斜日半江,他眼睛里金色的光却像晨曦的寒露,有点漠不关心的冰冷。西屏联想到他娘,仿佛又从十几年前跳到她面前来似的,百媚千娇的脸盘子上常常神色倨傲,却十分爱笑,一笑起来,连那点倨傲也显得可爱。

那时候西屏四岁,跟着她娘改嫁到张家,张老爷年过四十,膝下五个子女皆已成年,差不多都嫌她是填房继母带来的女儿,又还年幼,都懒得理睬她,只出了阁的大姐姐每逢回娘家时还肯抱着她逗弄几句。

那时姚家贫寒,大姐姐常回娘家打秋风,西屏见过她和张老爹爹争执,印象中也是和时修一样,常带着点鄙薄倨傲的神气。

西屏没怪他,仍然含笑,“你跟你娘长得有些像,不过还是更像你爹。”

一个年纪相当的年轻女人长辈似的说着话,时修听不大惯,不知回什么好,只不作声。

她并不介意,朝岸上望去,“听你们方才说起来,那姓赵的盗了官银?原是库衙里的官差?”

时修稍稍点头,“监守自盗,自绝生路,不必理他。六姨的箱笼是在舱中?”

不等西屏应答,他自顾朝岸上招招手,叫来几个姚家的小厮。西屏便忙引着众人进舱中搬抬行李,一面请时修坐下,倒了杯茶递给他。

舱内并没个随侍的丫头,时修记起他娘说的,这位六姨因为有些不检点,自去年秋天她丈夫过世后,在夫家就大不受待见,大概是这缘故,夫家并没个打发下人跟着来。

不过他娘也说了,那些话也未见得是真,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是个美貌寡妇。

别的无证可考,这“美貌”却十分经得住检验,他端着茶盅暗窥对面,西屏静静地坐在窗户前的椅上,一身素净的衣裳,珠翠未佩,脂粉不染。

两个人好一阵不开口,各自呷茶。

搬抬完三口箱笼,有小厮近前来和时修打拱,“二爷,都搬完了,咱们赶紧上车回去吧,太太还等着您和姨太太回去呢。”

时修适才立起身,“六姨,请随我归家。”

一开口,发现喉头有些干痒,大概是沉默得太久。

随他上岸登舆,来了两辆马车,一辆装了行李,二人只好在一辆车上,对面坐着。西屏见他稍侧着身子,从窗户挂着的竹帘中望向窗外,阳光一条条的细细的映在他脸上,栏杆似的拦住他的目光,他并不朝她这里看。

好在她是静惯了的人,沉默中也不觉得尴尬。

车外倒是喧嚷异常,进了城,到处是卖纸蜡灯油的摊子,过两日便是清明。竹帘缝隙中乍闪过那些纸扎的仆婢车轿,吓人一跳,颜色鲜艳得诡异。

她也是看惯了的,去年替丈夫守灵,夜里灵棚内也常是棺材左右纸扎的几个仆婢伴着她。看它们看得久了,倒与活人没什么两样。

“走文生巷。”

时修忽然出声,吩咐驾车的小厮。西屏听这巷名有些耳熟,转入巷中方记起来,从前张老爹爹的房子就在这文生巷,她在那大宅子里住过近两年。

文生巷宽得似条街,也有不少做买卖的铺面。记得张家宅门旁是一家卖绸缎的铺子,挑帘子一瞧,那铺子还在,只是“张宅”的匾额换成了“李宅”。

时修循着她的目光望到她肩外,随口道:“二舅舅七年前去通州做买卖,买卖越做越大,就将祖宅卖了,阖家都搬了去。”

那位二哥是张老爹爹独一个儿子,当初张老爹爹过世,西屏她娘还同他为钱的事闹了点不愉快,后来还是她娘带着她离了张家才罢休。

“那你三姨四姨五姨她们呢?”

“都嫁去了外乡,不在江都。”时修百无聊赖,只好望回她苍白的脸上,渐渐想起来,他其实是见过她的。

记得那年节下,他跟着他娘回张家给外祖父拜年,看见个一般年纪的小丫头,穿着簇新的桃红绸袄子,雪白的小脸藏在襟口的一圈灰鼠毛领子里,哪里冒出的精致瓷娃娃,说不上来的好看。

但她同时也有种说不上来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正好那时候他们姚家清贫,一股要命的自尊也不容许他和她搭讪。两个小人就面对面地陷在高高的官帽椅上,听着大人们说听不懂的话。

后来又见过两回,终于是在初春,她对他开了口,说的什么来着?他好像是刻意不去记得。

他循着她的目光垂眼,看到自己脚上,月魄色的靴子上沾了点血渍。那杀千刀的赵成,死也死不干净,竟弄脏了他的鞋!

他悄然把翘着的腿放下,理了理衣摆,刚好遮住靴子。

这细微的动作倒令西屏想起来了,年幼她同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鞋真脏。”他听后恼羞成怒,撇下他娘独自冒雨跑回了家,后来也好长日子不到他外祖家来,再来时,已是夏天了。

原来是各自辗转许多年又遇见了,但因为隔得太久,都缺乏久别重逢的情绪,只感到陌生。

她又问:“你爹娘还好么?”

时修看她一眼,继而漠然地把脸偏着,眼睛淡淡地望着窗外,“我爹如今做着扬州府府台。”

辩他神色语调,仿佛暗暗含着点扬眉吐气的意味。难不成还记着她当年那句话?那时候她倒没有别的意思,不过就事论事,他那鞋子沾着一圈的黄泥,的确是脏嚜。

“怪道他们都称你‘小姚大人’,大姚大人一定就是姐夫了。还有你大哥呢?”

“大哥携大嫂去了杭州上任,过两年才得回来。”

她轻轻的一声叹息,喉间轻微咽动,时修这时才看见她脖子上有条细细的口子,是那赵成弄的。划得不深,只渗出一丁点血,在她脖子上形成了一条锋利的红线,触目惊心。

她看见他在看,抬手摸摸脖子,低着头,眼珠子溜他一下,笑道:“不要紧,合该是我倒霉。”

也许是回应他先前那番“枉顾人命”的言辞。

“我最恨受人要挟。”他说,像是解释。

她歪上眼瞅他,“你不是说你不擅武艺么?方才那支箭放得倒准。”

“我是说不擅,又没说不会,刀枪剑戟不通,骑马射箭略懂。才刚那样说,是为了叫那赵成心慌意乱,放松警惕。”

她以为他是道歉的意思,笑着表示体谅,“我没怪你,生死有命。”

他却轻慢地笑了声,“您还真是看得开。”

她心里恼恨他一下,没话回了,嘴角在沉默中渐渐搁得四平八稳。

不到午时,马车停在了姚家府邸前,门上两个小厮忙来接应,西屏随时修下了车。甫进府门,见一方十分宽敞的院落,绕廊而入,由东廊角穿过洞门进了一个林木繁茂的花园子,只见语燕啼莺草花香,泛水浮萍随处满,好一所雅致清幽的宅子。

蜿蜒石径上,老远就看见一个葳蕤绰约的妇人迎过来,西屏立时便认出那是她大姐姐张顾儿,她迎过去,还和幼年一样喊她:“大姐姐!”

张顾儿却打量她半晌没敢认,听见时修在旁咳嗽了一声,才忙把人挽起来细看,看着看着,不禁泪花染眼。

没等泪珠子掉下来,立时便揩了,眉开眼笑地拉着人的手拍,“细看还是有些小时候的影子,你小丫头的时候就生得好,没见过比你还标志的小女孩子!”

时修站在一边,不由得看一眼西屏的侧脸,她那半个弯月牙似的嘴角像个温柔的钩,给夸得有点不好意思,笑咧得大了些,“大姐姐过奖了。”

顾儿长叹一声,“如今都二十二了吧?我记得你和我们狸奴是同年,那时候要他叫你六姨妈他还不乐意,回家和我生了两天气。”说着剜了时修一眼。

还有这回事?

西屏慢慢想起来了,好像还真是,他头回叫她,叫得十分含混,鼻子里哼出来的,她都没听清,所以自然没回应。

时修面露恼色,他因为刚生出来时浑身带血斑,所以起了“花狸奴”这小字,如今家里人高兴起来还是这样叫,他十分不喜欢,朝他娘板起面孔,“何必风口里站着说话,进屋说不好?您那风寒才刚好了几天?”

张顾儿倒像习惯了,没半分做母亲的威严,一副身子挤开他,挽住西屏,直拿眼剜他,“倒还教训起你老娘来了!”

西屏轻轻笑出声,“大姐姐还是当年那样子爽快。”

“一辈子也改不了囖!”顾儿一面拉着西屏走,一面道:“为这个,明理暗里不知得罪了官场上的夫人太太,你姐夫和我生气,不许我再往外头应酬。”

“姐夫是疼爱姐姐,怕姐姐操劳。”

“他疼我个鬼!”话虽如此,那风韵犹存的脸上愈发笑盈盈的。

张顾儿爱笑这点也是经年不改,所以别的地方瞧着都年轻,只眼角有两条稍深的细纹。西屏觉得时修这点也像她,不过他笑时更多些狡黠和危险。

房中寒暄片刻,有个仆妇来回话,说是将园子西边的两间屋子收拾出来了,供西屏居住。

西屏连谢了几回,张顾儿嫌她太客气,拉她起身,握住她的手道:“这样客气反显得疏远了,虽说自老爹爹过世,你娘带着你又改嫁到了泰兴县,可论起来,你我到底是姊妹一场,你就当这里是你亲娘家。这一路上劳顿,我叫狸奴先送你回房梳洗梳洗,一会子过来吃饭。”

一面又嘱咐时修,“下晌王夫人要领着她家大小姐来访我,你不要到衙门里去,在家陪着一起坐坐。”

西屏听这意思,像是要时修和人家小姐相看。这话不说便罢,一说他脸上偏有些不耐烦,祸及了她,口气十分冷淡,“六姨,请吧。”

却不等她,他先扭头出去了。

西屏忙跟上,听见顾儿追到门上来骂他:“花猫!待你姨妈敬重点!”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