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可从没想过,他们在二房生活时,二房也只是负责他们衣食住行,可没给过他们钱,他们不一样过的好好的?现在将照顾他们的人,换成女婿家了,他们就开始觉得手上没钱不方便了,双标的如此明明白白,估计女婿家也不会惯着他们,把钱给他们的,毕竟他们是女婿,可不怕别人说他们不孝顺老两口,毕竟这个时代的规矩,女婿可没有给岳父母养老的义务,甚至女儿都没有这种义务——在古代,人们将财产给儿子,不给女儿,但同时,也不需要女儿养老。
大房和琳琅的猜测没错。
大房管事和下人,将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送回老家后,便将大房的意思转达给了两个妹妹家,问他们家愿不愿意照顾两个老人,要是愿意,就一个月给五两银子;不愿意,管事的就会把下人留下来,由大房的下人在老家照顾老两口。
这还有什么说的,一听说一个月给五两,两家都是抢着要照顾的,说一定会帮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照顾的妥妥的,绝对不需要大房费心。
这个保证,孙大老爷倒是相信,毕竟要是老两口死了,大房就没义务给他们钱了,到时他们就要少一大笔钱进项了,他们怎么愿意,所以一定会将老两口照顾好的。
安排好了这个事,管事的就带着下人离开了,毕竟两个姑奶奶家愿意照顾,那这些下人,也不需要留在老家了。
而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住到了女儿家后,果然找他们要钱,说是那钱得给他们,以后由他们每个月发钱给他们两家。
话说的好听,等到钱到了老两口手上,钱还能从老两口手上出来才怪了。
到时老两口住在女婿家,白吃白喝,将钱省下来给小儿子,岂不是美美的。
也不怕两个女婿不照顾他们,敢不照顾,以后他们去京城打秋风,他们就不让大儿子给他们钱。
其实他们早就看不惯大房给两个女婿家钱了,毕竟在他们看来,两个女婿家是外人,他们孙家的钱,凭什么给其他姓的人家,大房有那个闲钱,还不如给自己小儿子呢。
所以这会儿看大房给两个女婿家,一个月五两银子,好大一笔钱,他们顿时愤怒了,想将钱抢回来。
但两个女婿家怎么可能把钱给他们。
他们从当年妻子两手空空嫁进他们家就知道,这老两口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眼里只有他们那个小儿子,这钱要到了他们手上,老两口肯定会把钱给他们的小儿子,然后一文钱也不会给他们。
之所以有这个判断,是因为,他们去京城打秋风,老两口就拿二房日子过的紧巴巴,他们还想让别人给他们钱用呢,这种话来拒绝他们。
那时候,老两口没钱,所以没法帮到孙二老爷。
现在他们要将这钱给了老两口,老两口有钱了,那肯定会拿去帮助孙二老爷啊,还有他们什么事。????所以这会儿两个女婿家,看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找他们要钱,自然不给。
孙老太爷和孙老夫人看他们不给,就说要绝食,到时他们死了,两家照样拿不到钱。
这话可威胁不了两家,他们可不觉得老两口狠得下心自杀。
当下两家人均表示,他们想绝食就绝食,大不了等他们死了,继续去京城打秋风,虽然钱少点,但怎么就拿不到钱了。
老两口听了两个女婿家不受他们威胁的“无耻”的话,差点没气的吐血。
老两口觉得两个女婿家说的话无耻,但其实他们自己更无耻,只是看别人不受他们的威胁,还能依然拿到钱,气死了,才觉得两个女婿家无耻罢了。
因为要不到钱,老两口也曾假模假样地绝食了一天。
结果第二天,老两口就饿的受不了地吃饭了,没办法,饿肚子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不过等吃了饭,缓过神来,再吃那些饭,就开始嫌弃女婿家的伙食不行了。
其实孙家这两个女婿家,以前也就是普通人家,后来孙家大房发达了,他们跑到京城打秋风,弄了点钱回来,就将家里的破房子修了下,然后又买了田地,现在的日子,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已经是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了。
现在大房一个月给他们五两银子,让他们照顾老两口,那就更富裕了,一下子变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家了,毕竟以前村里最有钱的人家,也不可能一个月能稳定入账五两银子,也就是八贯钱的。
他们已是决定了,存点钱就买点田地,毕竟,老两口总会过世,到时没了这份收入,岂不是要生活变差了,而老两口过世了,他们只靠着兄妹间的亲戚关系,继续去京城打秋风,就有点难了,毕竟现在老两口还在,他们两家的关系,还有老两口这个父母做纽带,去打打秋风还行,等老两口不在了,这个纽带没有了,兄妹间的话,那就不知道还有多少感情了。
更何况,考虑的更长远一点,孙大老爷兄妹过世了,两家只怕到时都不会走动了,想打秋风就更不可能了,而古代人,谁知道哪天就会没了呢,所以自然要在好好的时候,赶紧多存点钱,多买点田地,让家里有个营生,这样将来无论是老两口过世了,还是孙大老爷兄妹过世了,甚至万一,贵妃娘娘不得宠了,孙大老爷就是还在,也帮不到他们了,而他们的田地多了,也不怕过的不好了。
不得不说,孙家这两个女婿家,可比当时的刘嫔娘家有成算多了,刘嫔当时晋升为嫔,娘家可得了不少晋级礼的,全给他们败光了,也不买田地,全靠刘嫔给钱用,于是等刘嫔出事了,他们就喝西北风了,孙家这两个女婿家有成算,将来日子肯定能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