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科举风波

他是看到朱雄英气质不凡,而且还能一句话就能喝退蓝春,还能让蓝春老老实实去领罚,身份肯定不简单。

至少不缺钱,为了这次大考,他可是期盼了好久,绝对不错过这次机会。

现在距离大考还有三天的时间,如果没有钱,三天后恐怕他会饿得连笔都拿不起。

所以,只能厚着脸皮跟朱雄英借钱。

看到杨浦这窘迫的样子,实在很难跟内阁首辅联想到一起。

当即掏出一锭银子扔给杨浦,当即转身就走。

“等等!兄台等等!”

杨浦连忙追了上去,挡在两人面前。

“小子,你还想做甚?”

“是嫌钱少吗?”

李景隆有些不悦道。

“不不不……”

“是太多了,这足足五十两,太多了,在下怕还不起。”

“我就这么多了,我也没有碎银,你就拿着吧!”

“不用你还,好好读书,争取金榜题名!”

说完,带着李景隆走了。

“他怎么知道我是来参加科举的?”

望着朱雄英离去的背影,杨浦喃喃自语道。

………………………………………………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天正式举行科考,所有学子个个奋笔疾书,都想在这这次大考脱颖而出。

他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奋笔疾书,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考场外,则是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科举考试不仅考验着考生们的学识水平,更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

在这场长达数日的考试中,考生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如题目的难易程度、时间的紧迫性、身体的疲惫等。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才更加凸显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选拔性。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纷纷走出考场,他们的脸上既有疲惫也有释然。

他们相互交谈着考试的感受和心得,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尽力了,都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过。

科举考试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人生的历练。

它让无数读书人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也让他们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一处驿馆内!

许多学子都在讨论着这次的考试,驿馆内人声鼎沸。

有人侃侃而谈,有人信心满满,有人满脸愁容……

距离放榜还有一段时间,乾坤未定,说什么都没用。

时间飞逝!

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

放榜之日,天色初明,皇宫外早已人声鼎沸。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既有焦急等待的考生及其家属,也有慕名而来的百姓,他们纷纷涌向皇榜张贴之处,希望能第一时间目睹科举的辉煌成果。

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也在为这场盛事增添一份神圣与庄严。

随着鼓声响起,皇宫大门缓缓开启,一位身着官服的官员手持黄榜,步出宫门,宣布科举放榜的正式开始。

他高声宣读着榜上名字,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仿佛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人群中的考生们,有的神情紧张,手心冒汗,他们紧握双拳,默默地祈祷着自己的名字能被宣读;

有的则面露微笑,胸有成竹,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胜利的到来。

而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出时,他们无不欢呼雀跃,激动得热泪盈眶,与家人、朋友紧紧相拥,共同庆祝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

而那些未能上榜的考生,虽然脸上难掩失落与沮丧,但他们并未气馁,而是相互鼓励,约定来年再战。

他们深知,科举之路漫长且艰辛,但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

随着黄榜的缓缓展开,人群也沸腾起来。

“中了!”

“我终于中了!”

杨浦满脸的激动,激动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多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啊!

杨荣看着自己名字上榜,同样也是激动不已,虽然他很有信心,但是真到这一刻,依旧免不了激动。

人生有四大喜!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如今他金榜题名,实现了阶级的跨越,怎么能不高兴?

而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这榜上怎么都是南方人?北方学子怎么一个都没有?”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众人的注意。

“对啊!怎么都是南方人?”

“怎么回事?”

“这里有内幕!”

北方学子顿时感觉自己的功名被人盗取了,一时间愤怒不已。

“什么内幕?”

“你们北方人学艺不精,还怪起别人了?”

“就是!你们不好好用功,在这质疑什么?”

“你说什么?”

“你再说一遍!”

“说你怎么了?”

“你混蛋……”

顿时双方便扭打在一起!

……………………………………………………

御书房内!

毛骧匆忙走进御书房。

“陛下,出事了!”

“嗯?”

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向毛骧。

“出什么事了?”

“启禀陛下,宫外南北学子打起来了。”

“原因是刚刚放的榜,上面全都是南方学子,北方学子竟无一人。”

“什么?”

朱元璋当即就怒了。

“混账!难不成咱大明只有半壁江山吗?”

“主考官是谁?”

“是苏伯衡!”

“混账!立刻让他来见我!”

……………………………………

不多时,苏伯衡战战兢兢的走进了御书房,扑通一声跪下。

“罪臣苏伯衡参见陛下!”

他已经知道了放榜的事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差点没晕过去。

这他妈的是诅咒大明只有半壁江山啊!

这若是处理不好,引起北方学子的不满,真的就会断用大明的半壁江山。

分裂国家,这罪名可不是他能背得起的,轻则灭九族,重则遗臭万年。

对于文人来说,名声就是他们的命,不,比命还重要。

他祖上可是北宋的大家族啊!

他就是北宋名臣苏辙的九世孙,这要是背上这个名声,九泉之下,苏辙非打死他不可。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