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支援教学

暖山 南棠听风 1055 字 2个月前

戚老师从开水房出来,看到孩子们站在外面,即使心里还有些委屈,也不至于和几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过不去。

她淡淡道:“你们回教室去吧。”

带头的付兴磊说道:“老师,我们知道错了,希望你能回来继续教我们读书。”

戚老师用毛巾揉着自己湿漉漉的头发:“同学们,你们的心思老师也是知道的,戚老师来这里是为了让你们的学习成绩更好。

谭老师谁也代替不了,一个月以后,她就回来给你们上课。这一个月老师会尽可能地好好教你们,但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谭老师来发现问题,好吗孩子们?”

“戚老师,是我们错了。”

戚老师笑着放下手里的毛巾:“先回教室吧。”

……

“孩子们,老师说过很多次的,英语是一门语言。我们一定要自信大声地读出来!”

“老师,我们总是读不标准。我们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以后才能改过来。apple我们总是读成阿婆,banana我们总是读成爸娜娜……”

“你们就是缺乏自信,英语就是要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你一直坚持读下去,总是会有收获,有个东西叫做语感。知道吧?”

孩子们还是犹豫着不敢开口,之前跟着谭溪宁唱歌,大家一起唱,重点放在了音乐上,现在被戚老师一纠正,重点就转移到了发言。

“这样孩子们跟我去学校的后山,我们就当做是一次放松。没人知道你们读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阿婆阿婆!来!”

孩子们奔跑在草场上,放羊的大爷依旧蹲坐在那棵大树下面,捏着手里的烟斗笑眯眯地问道:“娃儿!你们喊阿婆做啥子嘛?”

孩子们对视了一声:“阿爷!阿婆是苹果!是英语!”

戚老师和谭溪宁走在一起,后者背着手,目光随着孩子们的身影移动着:“戚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语法变成顺口溜,他们现在都能随口就来上几句。”

“英语是一门语文,主要范畴还是属于文科,需要背记。恰好这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很能吃苦,背书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简单的方法。他们缺乏自信,带着他们喊出来,一点一点带着他们往前,总是会有收获。”

“戚老师不愧是教学经验丰富,我作为普沙村唯一的英语老师,很感谢你们的帮助。”

“客气了呀,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看这里的英语辅导书很少,我能给你推荐几本比较适合孩子们用的工具书。之前谭老师是去过我们学校了吧?想来孩子们手上的那本绿皮书,也让你们下了不少功夫。”

谭溪宁怎么会不知道那本绿皮教辅书,上次她跟着王乔明去实验小学开会,她就是特地留意到了孩子们桌上的绿皮书,然后才在附近的书店找到这本宝典。

为了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都能保证最少两个人能有一本绿皮书,谭溪宁和王乔明还去了教育局,教育局的领导看到他们就头大,无奈地摊着手:“王乔明,王校长啊!你也心疼心疼我们好吗?现在这经费就这么多,我这一个清水衙门,前段时间才去给你找齐了教材,你现在又来了?真当我是银行啦,这次说哪样都没得了,实在不行我跟你回学校,我用手抄,得不得行嘛!”

眼看教育局想不到办法,两人又去了一些公益机构,最后还是一个报社的记者看着他们的样子太过于寒酸,和大家眼里的老师校长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请他们做了一期专访,然后给他们推荐了一个省里比较出名的杂志社。

偏偏谭溪宁以前和这个杂志社主编有点过节,那家杂志社的主编看谭溪宁现在低声下气地求一个捐书广告,带着一点‘你也有今天’的幸灾乐祸,朝着两人冷嘲热讽了半天。

也幸好那人的心是热的,在知道希望小学的情况后,他说捐书广告的事情帮不上忙,但那本绿皮书的出版社他有认识的人。在这个杂志社主编的帮助下,绿皮书的价格被打下来,好歹达到了希望小学能承受的范围。

谭溪宁把一摞摞的绿皮书拎到教室的时候,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时,之前那些东奔西走的委屈,便再也不是什么事情了。

孩子们也知道学校的东西,大到教室操场,小到一本课本都得来不易,他们对这些得来不易的东西格外的珍惜。

那本绿皮书也是在用的时候翻开,却坚决不会在上面写上一个字,做练习的时候,他们就用练习本抄下来做,谭溪宁给他们讲补充的知识点,他们也不会用笔在绿皮书上画,而是抄到自己的课本上面。

用谭溪宁的话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抄几遍还能多加深一些印象。

谭溪宁听到戚老师提起绿皮书,心里又想起和王乔明在市里奔波的时候,两人找了不少地方,也找到不少的人。为了尽可能地节省,他们去哪里都没打车,近一些的地方,甚至连公交车都不舍得坐。

她看向戚老师:“对,我们学校也是用的绿皮书,之前去过实验学校,我看孩子们都用这个教辅书。”

戚老师走进办公室,拉开凳子:“谭老师,坐着聊。”

谭溪宁知道戚老师讲了一个早上的英语课,也拉开凳子坐下:“好。”

“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本绿皮书实际不太适合这里的孩子用。不是我说话不好听,实际上的问题我相信你们本校的老师也清楚。学校的孩子能吃苦,也不怕打击,因为是从头学习,进步的空间很大。”

“那我就直说了。绿皮书这本书编写的很好,里面的一些练习,包括一些模拟题,还有一些课外阅读文章,都是选自很有名的《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英语世界》……这些东西适合拔高,却不适合打基础。”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