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74章 退朝

兰大人听完皇上的话,瞬间感动得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道:“老臣必定会努力实践,尽心完成,然后写成奏折供皇上和诸位大人参考的。”

这实在是太不容易的一件事了,他的奏折竟然被皇上采纳了!

据他所知,有好多位大人几年如一日地在大朝会上提交奏折,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皇上一直觉得那些问题都“狗屁不通”,看也没看一眼呢。

但是他的奏折,居然在第一次提议的时候,竟然就通过了,这是不是代表皇上非常重视他本人啊?

白锦瑟之前差点以为今天的大朝会真的要延长到四个时辰。

她本来还打算朝会结束之后回家吃顿午饭,然后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的。若是时间真的延长了,她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不过,幸好皇上并没有采纳这位兰大人的提议。

只是,兰大人这样的智商,真的还适合留在朝堂上吗?

每半天睡一次,每次睡满六个时辰,他还有时间写奏折吗?更不用说,继续参加朝会了。

白锦瑟内心暗自摇了摇头,又一次扭头去看旁边的黎尚书。对方还是一副神游天外的状态,仿佛既不担心这些人奏折上写了什么,也不在意皇上和朝廷是否会接受这些提议。

只听内侍又开始高声说道:“有本奏本,无事退朝。”

紧接着,身后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皇上,老臣有本要奏。”

“皇上,修真世家罗家有本要奏。”

“皇上,宁康侯府有本要奏。”

“皇上,御史台有本要奏。”

有了刚才的第一次,白锦瑟已经能在听到这些声音后还保持着目视前方,不再侧身去看过道里跪着哪些人了。

只是,她还是会忍不住想要听听这些人的奏折上都写了什么内容。

若是其中有那么一两个提议真的很好,错过了咋办?

这边的黎昭已经神游一圈回来了,眼角的余光瞥见白锦瑟那专心致志的样子,心里暗自叹气:还是太年轻太单纯了啊。

两个时辰之后,白锦瑟承认,她确实是失策了。

别说一两个有用的提议,哪怕有其中一本奏折能写一些国计民生的事情,她都不会那么懊恼。

永远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是你家的儿子出轨被抓,就是他家的女儿泼妇骂街,这些勋贵和修真世家的代表,外加上御史台,每天在京都吃饱了就没事做吗?眼睛总盯着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做什么?刷存在感啊?

好在朝会的结束时间一到,皇上、逍遥王和唐国公同时站起了身,也不管过道上的人正在说得多么唾沫横飞,直接就走掉了。

三人起身的同时,内侍也高喊了一句“退朝”,然后跟在皇上的后面离开了议事大殿。

白锦瑟再度望向黎尚书,见他眼神恢复了清明,转身要离开大殿,她便也跟在身后,一起走了。

路过站在过道的那名御史身边时,她还能感受到那名御史的懊恼:那么好的一本奏折,大家怎么能不听完呢?

白锦瑟终于还是吃上了午饭睡上了午觉。

下午去上衙的时候,她把唐政叫进了房间。

“什么?”唐政一脸惊讶地望着自己的上司,“您竟然还认真听完了整个大朝会?”

白锦瑟点了点头:“我是在想着,若是其中有那么一两个好的提议,或许真的能借鉴一下,改善一下民生。”

“那您不用想了。”虽然白锦瑟是他的上司,但他不介意给这位脑袋发热的上司泼一盆冷水,“哪怕等到您致仕的那一天,都不会听到一个好提议的。”

白锦瑟疑惑地望向唐政。

唐政解释道:“虽然能参与小朝会的人不多,但整个魔界朝廷的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

也就是说,除了将奏折递交给本部门的主官,得到主官认可后拿到小朝会上商议的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多种方式向朝廷谏言。

皇宫的每一个侧门的门口,都摆放有谏言箱,也会有专门的官员在大朝会结束后,将谏言箱的信函取出来阅读。

就像此刻,三省六部的主官已经坐在一个办公房间内,集体批阅筛选之后的谏言了。如果值得借鉴推广或者共同商议的话,下一次的小朝会上,这些信函就会摆到皇帝御书房的桌面上。

不仅如此,各大城池的城主府周围,也会摆放有谏言箱。

小到城内事务,大到魔族事务,魔族百姓都可以谏言。

而这些信函的内容,城主府还不能随意进行筛选,必须全部誊抄之后上报朝廷,原件则留在各个城池。

倒也不用怕这些城池的官员阳奉阴违。毕竟,谏言箱是京都朝廷拿过去摆放的,自然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监督系统。

“白大人,您想想,有那么多的方式可以让自己的想法上达天听,为什么还要选择在大朝会上递奏折呢?”唐政笑道,“大朝会上那么多人,七嘴八舌的,有些人素质那么低,都不一定知道奏折里说的是什么事情。”

“跟这种低素质的人一起讨论自己的提议,还不如走谏言箱的方式,直接在通过审核之后被三省六部的主官看到呢。这样做,被采纳的几率更高。”

白锦瑟一想也对。

早上的大朝会,尚书大人明显一副不知所谓的样子,想来其他几个部门的主官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在大朝会上递奏折,还真不是一个好的途径。

“这些官员、勋贵、修真世家的代表和御史台的人,就是为了刷一刷存在感,好让皇上记得还有他们这号人物而已。甚至有一些官员是收了某些人家的好处,帮他们写奏折罢了。”

“这些人家都是没办法参加大朝会的,若是走谏言箱的方式,第一关就会被筛掉,所以就请这些官员帮忙写成奏折,拿来朝会上读一遍。”

“他们以为会因此引起朝廷和皇上的重视,殊不知,在大朝会上,就是走个过场罢了,没有人会当真的。”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