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无孔不入的犹大人

丝绸之路打通之后,秦瑞宝号带头开始了贸易。

这泼天的财富降临下来,官府又没有禁止,其中有财力的士族大家,当即闻风而动,加入到了这场贸易中来。

只是可惜,路上丝绸之路颇远,所能装卸的货物有限,就算有不少人加入,依旧无法满足西方的需求。

而所有参与的人,都有丰厚的利润。

这一传十,十传百,有实力的,没实力的,都想参与进来分一杯羹。

久而久之,这丝绸之路便兴旺了起来。

之后,便是海上航道的开通,只是,这宝船可不是一般人能造的起的,主要的业务,还是握在了秦瑞宝号手里。

一些有实力的世家,也会建造一些偏小的宝船,把货物运往波斯,从而赚钱。

自此,整个民间便一发不可收拾。

不光是西方各国靠着丝绸之路过活,整个大秦,靠着这条路过活的行商不知道多少。

而昌隆钱庄的开设,更是极大减小了交易的难度。

各国大秦学堂的开设,让秦人去了西方诸国,也可以无障碍交流。

守在西都的扶苏,对这一变化感受最为真切,大秦俨然成了世界的中心,各种发色之人,开始在大秦频繁出现。

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伴随着矛盾的出现。

丝绸之路虽然赚钱,可是需要压货,也就是提前从桑农手中收购生丝,然后去纺织厂加工成成品,这里面都是钱。

只有运到罗马之后,卖完才能变成钱。

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可以赚一万匹钱的士族,便想赚更多,可自己的银两只够买一万匹丝绸怎么办?

自然是找人借钱啊,这时候,民间借贷便应运而生。

反正运往罗马,这些丝绸是稳赚不赔,自己顶多少赚一点而已,可总比自己的一万匹丝绸要赚得多。

可有市场,就有风险,哪里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以往,丝绸之路是单向的,只要有人从大秦把货运到西方,便能大赚一笔。

可眼下,丝绸之路成了双向的,你大秦的行商可以去罗马,那我罗马的行商就不能来大秦?

一些有头脑的贵族,便在坊市里,先拿到订单,让那些个贵族报数付下定金,统计需要进货的数量,然后再派人前往大秦,统一采买丝绸,然后再运回罗马。

这一来一回间,便吞掉了不少市场。

这些百姓的生意,可不像秦瑞宝号那般,可以直接和当地官府合作,由官府来收购,这些百姓的丝绸或者其他货物,本就是想要卖个更高的价格,并不走坊市收购。

前两年还是稳赚不赔,可这两年,便有不少人赔了本。

他们到了罗马,发现手上的丝绸没有那么容易卖出,可又不愿意低价卖给坊市,便只得等待市场回暖。

可去年丝绸丰收之年,大秦的生丝产量到达了顶峰,运去罗马的丝绸数量翻了倍,可消费水平依旧如初。

丝绸的价格便大打折扣,而秦瑞宝号家大业大,倒是无妨,可那些个大秦的行商,便亏大了。

不少人赔的血本无归。

等到王绾把这些事一一说完,子婴也不禁摇头:“没办法的事,这是市场规律,你我也左右不得,这罗马日日打仗,谁还能天天穿丝绸?”

说完后,子婴不禁疑惑道:“不对啊,丝绸在我大秦内部卖不掉吗?怎么都运往了罗马?”

王绾哭笑不得:“公子,这正是臣接下来要说的,我大秦百姓对于丝绸自然有需求,可毕竟咱们这里是原产地,丝绸的价格虽然贵,但也不是说高不可攀,相比于卖给罗马,大秦的价格就要便宜很多。但是……去年罗马的丝绸价格大跌,导致价格比我大秦内部的还要便宜……唉。”

王绾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期间的规律真是变幻莫测。

以往,只要运一车丝绸抵达罗马,这个家族便可以一辈子吃喝不愁。

而眼下,就算运个十车丝绸去罗马,也不够一家子一辈子的开销。

丝绸的价格,较之巅峰期跌落了太多。

不过,整体的价格,比大秦售卖自然要贵很多,只是去年是一个特殊情况。

“那你为何要让昌隆钱庄,开启借贷呢?”子婴疑惑道。

在大秦的历史中,自古就有向百姓借贷的规矩。

不过,这借贷的可不是银两,而是种子。

在百姓无钱买种时,可以向官府去借种子耕种,等到收成之后,再按照一定的利息,还给官府。

这样,百姓不会饿死,而官府多余的粮食,也能被利用,双赢的局面。

可眼下,借贷的却是钱财,而对象也不是一般的百姓,是想发大财的百姓。

子婴的本意,便是激活民间市场,只是没想到,这局面一旦打开,竟然有这么多的事务需要处理,他这才监国第一天,竟是这般头疼。

王绾回道:“公子,去年丝绸价格大跌,导致不少百姓亏本,无力偿还债务之下,导致不少家庭家破人亡啊。”

留在罗马,每一日都是花销,都需要钱,而且借贷的利息,每一日都在增加。

有人受不了,便提前降价,少赚一点也能够接受。

有人带头,便有人接力,丝绸的价格一路下跌,导致最终市场上的成交价,竟然趋同于大秦的售卖价格。

等于这些行商白跑了一趟,还赔了路费和人力。

这样的后果,便导致去年所有售卖丝绸的大秦商人,全部都没有挣到钱。

而秦瑞宝号售卖给罗马坊市的丝绸,也无法正常销售,导致对方取消了今年所需的配额。

不过,秦瑞宝号经验范围广,可不是只有丝绸一种,倒是没太大的影响。

而今年,前往罗马售卖丝绸的行商,便大大减少。

子婴想了片刻,摇头道:“自己想要赚取更多,自然要承担风险,家破人亡也要认!”

可王绾依旧苦着脸,叹息道:“公子,老臣的话还没说完,您知道是谁给这些人借的钱吗?”

“谁?”

“犹大人!”

……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