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几千人,全都淹死了?!买活军天命若此?!”
虽然是六月天,正是最炎热时候,但林老爷浑身上下还是一片恶寒,还没等家丁回答,便立刻双手合十,虚空祝祷起了自己常拜的南极真仙,“真仙保佑哦,万邪不侵身——全都死在那个大溪坳里了?”
“死了九成有的!也逃了一些回来,还好千户老爷和几个族中的大老爷都不在,但城里的府上也颇有些丧事的,这会儿都赶着去棺材铺预备丧事——小人从城门口回来的时候,知府正派人到各府去召唤,应该一会也要来咱们府上了——这么多人都死在大溪坳里,得埋了啊,不埋出了瘟疫,城里可没有好的!距城也就五里多的路呢!”
这倒是真的,林老爷原本对于这惨事的畏惧,立刻转化为了非常现实的担忧,他点了点头,忽然一迭声地说,“那草药也得涨价吧!林三,林三,你赶紧的去生药铺说一声,把门板给下了,草药先别卖,等我从府衙回来了再说!”
自从潮州方向以及各县治的消息传来,敬州府的米价第一个就应声上涨,百姓们中有储存的还好,家无隔夜粮的苦哈哈,嚷着日子过不下去已经不止一天了,还好这里是岭南,如今天气又渥热,穷人还能砍芭蕉裹腹。城中米铺后头的大姓赚得盆满钵满——其中就有死在大溪坳的那几家大姓,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大姓必定有大量土地,他们也就能开得起最大的粮铺,并且有资本来确定城内的粮价。
就像是范举人,他族里家里加在一起,百顷地那都是往少了说的,仅仅是范家一家的出产,就可以给敬州府吃上一两个月的,他又是官身,不自己开个粮铺,消化每年多余的出产,难道把这钱给别处去赚?自从买活军的使者入城,半个月以来少说就多赚了二三百银子,粮铺嘛,旱涝保收的事情。像是林老爷府上,他们族里主要还是经商,就开不起粮铺,只能去开生药铺、凉茶铺,赚些辛苦钱,所以城外的消息传来之后,林老爷是一惊、二惧、三忧、四——
四也不敢立刻就喜,但还是做好了发一笔小财的准备,若真有了瘟疫,那就要看风色了,倘若城内局势还可以,马守备等人脸色还算是好看,那他就准备蹭局势发发财,事后孝敬一笔钱财给上头即可——倘若没有大溪坳的事情,这笔钱多少得给范家、吴家等大户送点,但大溪坳一事过后,这五户人家可说是元气大伤,敬州府唯一的武力就在马千户手上,那他就准备把这笔钱送给马千户,免得自己被治个‘囤积居奇’之罪。
怀着这样隐秘而不可告人的企图,他很快去了府衙议事,并且没有回家,而是被素来友善的友人,请到自己家后院的凉亭中,大家都宽了外袍,只穿着心衣,一边挥舞着蒲扇,一边喝着苦涩而有回甘的凉茶议事:敬州这里六月就是这样,热起来让人恨不得扒了皮,林家这样惯做生意的人家,都是入乡随俗,除非面见知府,不然也是和街边汉子一样,袒胸露乳的,这里又无冰,只能通过如此来解暑,能喝点井水里吊着的凉茶,已是富裕的表现了。
“诸位,如今城中局势如此,且先不去计较大溪坳一事了,只往前看,都是心腹弟兄,大家说说,咱们敬州这里,前路究竟该当如何?”
先开腔的老爷也姓林,是林老爷的远亲族兄,在座七八人里,有许、陈、张、郭各姓的,却偏偏没有大溪坳受损严重的当头五家,范、吴、姚、曾、罗。众人提到昨夜的事情,也并非都是惊魂未定或者同情唏嘘,多有不为所动,甚至还笑嘻嘻的——
四五千人,一夜死去,这数字听起来当然骇人了,但除了亲人以外谁也不会感同身受,这年头谁不是如此?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之前听说敬州下头县治械斗死人,一死就是几百时,州中的百姓不也是津津乐道,当做一桩新闻来说,少有人唏嘘悲叹的么?各县械斗的死者,加在一起说不得也快五千了,不见得有人中午少吃一口饭的。
五千这个数字,一般的百姓听过就算了,压根不会去想象到底有多少人,而对座中许多人来说,虽然能够想象到规模,却说不定还暗自称愿呢:这五姓人家人多势众,仗着人口没少飞扬跋扈,虎口夺食的,有些钱,他们家赚了,就有别人家赔钱的,说不得这就是多行不义的报应!从今日起,这五姓人家反正算是完了,壮丁几乎全死完,已经直接退出了敬州府顶级大族的行列。
如此,这不就是余下这些兴旺姓氏的机会么?自然了,此时还有敬州城的危机未解决,前方的事情千头万绪,还远远没到分食肥肉的时候,不过众人的情绪还算是很轻快的——都打听清楚了,买活军要的就是分家毁屋,住在围龙屋里的大族得迁徙,这个诉求,压根触动不了此处这些乡绅的核心利益,因为他们自家是早已摒弃了围屋制度,那么余下的无非就是大族分家而已,都不用迁徙,这么一来就好接受得多了,买活军入城,那就入城好了嘛,大不了就是族里分个家,把土地卖给买活军,其余一切如旧,甚至还只有更好的!
这五千人死得好呀,他们不死,城中坚守的呼声就下不去,州治周围村寨抵抗闹事的苗头就不会消失,最关键的是,他们不死,敬州府就始终都有守住的希望:五千多的乡兵,一半守城,一半守家寨,又是在山区,还有大族支援粮草,在分家迁徙这种让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的条件面前,如何能不尝试着守一下呢?
而一旦要守,难道他们还能力主投降吗?少不得也是要跟着捐纳钱粮的——甚至因为这五家已经出了人了,其余的乡绅就要额外多出钱粮,细算下来也是伤筋动骨的支出,还不能不出,不出那就是心怀二志,不等买活军到,乡兵就先把你家收拾了去,查抄出来的钱粮,正好用来充做军需,所以,手里有兵的人要守,拖家带口的人是不能不支持的,很容易城内就显得花团锦簇、万众一心。实际上,到底心里想不想守,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当然了,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守下来了,那么花掉的钱粮倒也还算是有点回报,他们也未必不会高兴,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选择好像重新回到了这波次等的士绅们手里,人数最多的坚守派忽然间全灭了,且死得这样蹊跷:城中已经是众说纷纭了,不乏有人说是谢六姐降下天威,诛杀‘真老母教’的,颇为引起了许多百姓的恐慌。这些去衙门的老爷们知道的则比较全面——选择大溪坳阅兵,其实是必然的事情,之前马千户就提到了,可以在大溪坳扎营,勘察城外的动静,和城里也有个呼应。
但,今日回头看来,大家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马千户也有手下逃出来,去附近山里借宿,和主人家猎户一说,才知道其实大溪坳的溪水并非断流,而是在去年的山崩之后,被落石堵塞了,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堰塞潭。而且不止是那条大溪,山中不少溪水都是断流了,一道堵塞了过去——原来这条大溪是韩江支流,其水流量岂能小视?这也就难怪发起大水来水势汹涌,往往把整个山谷淹没了。
那么多水,其实随时都有可能崩破了堰塞石,往下游宣泄的,却又不巧,那一日几千人进来,光是行动的脚步都把地面跺得晃动了,大概是因为如此,石头终于被崩破了,才酿成了这桩惨案。却又恰好出口被人封了——怕逃兵。石头堤坝一崩,水冲下来时首先就夹杂了无数落石,泥石流一般,当下就淹没了数百人,活下来的都是在出口附近的,也比较机灵,知道栅栏设了以后很难搬开,都是立刻从栅栏附近爬坡逃掉了的。
这些人回到城中一说,城里人哪有不惊骇的?都道是六姐发威了,否则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其实说实话,这个巧合也确实让人心里打鼓,觉得解释得有点牵强——怎么样好像都还是六姐发神威,更有说服力一些。只是官府毕竟还要勉强撑着,不肯承认敌人的神异而已。
实际上呢?别说五大户了,今日会面时,马千户的脸色都是不好看——他也有精兵数十折在里头了,众人此时议论起来,都是说道,“我看马千户本来功名心切,一定要守的,如今也灰心了,敌人凶威如此,守一时还可,能守一世么?若最后是守不住的,那还不如不守,买活军又不杀人,守起城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呢!”
大家都认为,大溪坳之事对于马千户是个沉重的打击,也有人说马千户提到了‘守到最后一人’之类的话语,而这样的话自然让人不寒而栗的:守军要守到最后一人,这对当地的百姓其实不算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守到最后一人之前就意味着城里其余人都死了,而死亡的方式是很存疑的——军粮够用吗?百姓们要吃粮吗?
当然了,百姓们未必知道马千户的决心,如若是知道了,应当是会以极大的热情要逃窜去的,但现在城门又关了,所以很可能买活军还没来,城里已经极乱了。这群士绅坐在一起,议论来议论去,不骂买活军,也不谈玄论怪,说来说去是最务实的,和前途最有关系的话题,并且迅速的达成了一致。
——如果说,昨日大溪坳里死的是一百人、两百人,哪怕这一两百人是范举人这些族中的首脑,他们的立场都不会如此容易的统一起来,总会有人瞻前顾后,又想守又想降。因为大姓的壮丁还在,这些兵力依旧是可以被组织起来迎敌的,宗族里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也会让各房头陆续有英雄涌现,振臂一呼要求守城。正因为昨夜死了五千人,而且几乎是城里能挤出的绝大多数乡兵力量,现在,最摇摆的人也坚定起来,他们迅速的统一了态度——这城守不了了,接下来要尽一切力量设法促成投降。
“马千户手下还有二三百精兵——虽然用来守城是不足够,但城中百姓还能挤出数百……还有我等府上的家丁,凑在一起榨干了也能有近千,又有那些小村寨里的壮丁,凑凑两三千的人还是有的……他想守,还是能凑出人来的。”
这么说不是为了给守城找信心,而是指出投降最大的阻碍马千户,或许还拥有抵抗的雄心,必须设法解决,林老爷分析道,“虽说是能凑出人来,但已嫌勉强了,城里人狡诈,不似田户肯卖命,田户呢,只肯听族中长辈号令,对其余村寨的乡兵,不肯互信也不能合作,千户老爷使唤起来也觉得束手束脚,他心里只怕也知道是守不住的——今日我拉他出去,借生药铺的话试探了他一番。”
“哦,对了,生药铺——你是要发财了——他怎么说的?”
说到生药铺,大家不免又节外生枝恭喜了林老爷几句,林老爷忙分辩说没有发财,反而白填了不少药材去做药包,给征发的民夫放在口罩里,让他们去埋尸体时用来祛病——随后才低声道,“千户老爷也和我说了实话,他确实是投靠不得才决意要坚守的,倒不是因为买活军没有给他封官许愿,而是因为使者传达的条件太苛刻了!”
“果然!”
“就说了!”
不少人立刻拍了大腿,认为生药铺林老爷算是把马千户的真心话给骗出来了,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问起了买活军开出的条件:马千户办不到,不代表他们办不到啊!若是能从中撮合,免去这一场刀兵之灾,有什么不好呢?就算买活军要钱,众人钱财上折损一些,那也是无妨的,平安才是大福大财啊!
“说来,当时看着也的确是难办的,尔等也都听说了,买活军恼怒于围屋聚居,族长一句话,比圣旨还大,让他们那些规矩无法落地,所以一定是要敬州府这里归顺了之后,立刻主持分家拆围屋,所有聚居的族人强行迁徙。”
这个是知道的,也是五大户如此积极反抗最大的原因,这等于是挖他们家的命根子,而众人坐在这里,也都是默认能接受这条,当下都是点头,道声“这个好办”。
“千户老爷手下无人,难怪许诺不了,但我等可以报效啊。”
“正是,我等不但可以率先分家,还可行文催促县治,告知各村寨已被包夹,催促他们快些分家!”
这一条算是过了,第二条又是艰难,“使者还有第二个条件,那便是要在敬州彻查真老母教的来龙去脉——真老母教一案,你们可是知道的?”
这就有人消息不够灵通了,毕竟好像使者进城之后,没有什么人在议论此事,林老爷便不得不先从运动大会说起——一说又是小半个时辰,期间不断跑题,这里有得是土包子不知道买活军要开运动大会的事情,甚至很多人都惋惜自己没有缘分见识这样的热闹。
等到遇刺事件其中的来龙去脉,被林老爷娓娓道来,又引出了真老母教。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敬州这里猛然承受的攻势,以及买活军处置策略的苛刻,竟是和真老母教有关!买活军得知真老母教在敬州有坛口,因此才会有出征敬州,而且必须把所有村寨粉碎的决心——围龙屋太容易信奉魔教,为官府所不容!
“竟有此事!”
“如此要紧的关节,我们怎么不知道?!”
“原来这才是一切肇始——买活军要千户老爷在城中找出真老母教的坛口?千户老爷却办不到?”
“千户老爷就那么几百兵,如何在城里查这个?那些兵还多有不会说本地土话的呢!”
林老爷这话也是有理,别说马千户了,就是府衙,在这种事上也是无力的,捕快就那么几个,去查魔教坛口,简直是大海捞针,而且这种事不是说随便抓几个人就能说是魔教信徒、坛主的,买活军那里也是不傻。众人听了,也知道马千户的确难办,这种事就是要找人顶罪,也只能由他们这些地头蛇来办才能办得齐全。
毕竟,有点学问、神神叨叨的坛主,懵懵懂懂的信徒,这都需要人去扮演,还要有大量的人证,不但演员要有足够坚定的信念,这么多人证谁来制造?除了本族长辈之外,很少有人能有这样的控制力!
“此事……”当然了,便是对于乡绅们来说,这也是要出大血去操办的,因此众人便不急于大包大揽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犹豫着是否表态,还有人转着眼珠子,若有所思地问,“此事,是否能和五大户拉一拉,说起来,他们本就仇视六姐,说不得还真有人信奉这个什么劳什子真老母教——”
其实,这话也是有点强行的了,因为在买活军进犯之前,本地对于买活军的认识仍是稀少,尤其是种田为主的五大户族人,对千山万水之外的买活军实在也谈不上仇恨,不过如今人都死了,剩下的妇孺还不是任人揉圆搓扁的——
“等等,提到此事——”
商议到这里时,却突然有人若有所思地摸起了胡子,“咦——啧!嘶……我好像有点明白,为何买活军发兵的理由,在本地没有流传了——或许是有人在压消息啊,是了,是了……我想起来了,小范举人,小范举人一向是笃信这些神道的,去年他好像的确是从潮州迎了一个道长回府养着,说是……对,就说是白莲教无生老母!当时我听说了还很奇怪,怎么他也信奉起白莲教来了,我们客户人家一向都不信白莲教的——”
说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齐齐叫了起来,“天道循环,报应不爽,难怪大水要淹了他们家的乡兵!原来买活军兵发敬州,居然是他引来的!”
“这姓范的,竟敢犯下行刺军主的大罪!难怪他要顽抗到底!”
“天啊!”已有人吓得跌坐在椅子上,茶水洒了一身,却惊得是动弹不得,“这小范举人,他该当何罪!”
范家会被如何处置,众人已是无法想象了,此刻所有的惊讶,全都化成了紧迫——“必须要告知马千户,立刻把此人拿下,以填六姐之怒!”
“对,对!千万不能被他跑了!立刻把这个祸头子拿下,如此方可解我敬州之危!”
当下一群人简单计议了一番,便分头行事,林老爷带着回忆出线索的郭老爷,飞奔去千户军营,其余人亦是不免回家去召见心腹,透露这个惊天消息,不到一日的功夫,这消息便在城内不胫而走,沸沸扬扬——原来敬州之祸,居然是小范举人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