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方密之心中最大的难题,居然被一本书如此轻易地解决了,这是他着实未曾料到的事情。更不说为人处世的思路,也随之打开了,一时间也是精神大振,在培训班教室里一坐,精神更加集中,听着宋长庚在台上讲课,也不再是望之兴叹的看客心态,代入感比之前更强得多了,不消片刻,便给自己规划出了一条很有前景的道路:他本人在所有理科中,对于物理和大工程是最感兴趣的,当可主修物理,辅修工程学。
从买地这里的印象来说,物理和化学、数学一样,是基础学科,在方密之看来,这几门学科有天书珠玉在前,学者不过是不断的印证书中的内容,并且将其实用化而已,所以,单单只从事一门基础学科这肯定是不成的,多数都要辅修一门应用学科,才符合买地的思路。
既然如此,从物理学入手,兼修工程学,尝试把最简单的水电站落地,乃至在设计上一步步复杂化,最终主导第一代、第二代小水电站的普及,留名青史,便是一条很适合他的道路,名利双收且不说,也极对他本人的胃口——有哪个男人不喜欢造工程的?又不要他去做苦力,在规划中,把一座座建筑留在绿水青山之间——尤其还不是简单的居住物,而是能发挥无穷奥妙功效的发电站,光是想想,就让他迫不及待,完全视科举八股为浪费时间的无用之物了!
自然了,在主持工作之前,方密之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他现在已感到前往买地读书的需求十分迫切了,像是这样临时开设,以科普为主的培训班,已无法满足方密之的需求——今日虽然因为不再放映仙画,前来蹭课的学员少了很多,大家得以在教室上课,但环境仍是十分嘈杂,且大多数学员的关注点,都和方密之背道而驰:
宋长庚今日主要是介绍水电站的后续经济效益,以及‘电’的应用,尤其是谈到了‘电报机’,这东西引起了众人极大的兴趣,也让他们更为渴望把水电站落地,大家看到的都是水电站落地对他们的好处,反而丝毫都不关注水电站到底该怎么落地,这种思维,和方密之是格格不入的。
“一向是羡慕买地的传音法螺,听讲师的意思,若是水电站落地之后,我们这里和几十里外的乡镇,只要有电线相连,能够供应得上电力,那,随时都能和那处用电报联系了?”
“只要是出得起钱,电报机边上有人,那自然就是可以的,不过,价钱自然也是不便宜的。”
“若是能实现这一点,钱都不是问题了!”
电灯,锦上添花的东西,多点几盏油灯,或者调节作息时间,都可以协调电灯的缺乏;电扇、用电机带动的仙画……这些东西,都是有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的,唯独电报,这个东西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替代的,而且又是如此重要,方密之是一通百通的人才,自然能明白电报的意义:这个东西,只要一方势力有了,其余势力就必须也跟着拥有,尤其不能做最后一批得到电报的势力,那被遏制得就太严重了,在掌握一方民生的势力面前,金银珠宝,意义真的已经不大了……他们所渴求的是无形之物的流通,而电报所代表的信息,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种!
“若是真有电报的话,那倒是好了——叙州这里,传音法螺和川外经常都联系不上的,通信实在艰难缓慢,不比夷陵那边,传音法螺好用,有些和办事处交好的人家,还能偶尔厚着脸皮,请办事处为他们传话。叙州这里为了避免浪费电力、占用频道,传音法螺泰半时间都是封存,除了杨将军之外,根本不给外人借用,若是真有电报机这个东西,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叙州和白帝城联系起来——或者联系万州也是好的。”
便是黄超这样的殷实子弟,也对电报机十分憧憬,他是叙州人,想的是叙州和万州之间建电线杆——方密之看了看前排的学员,心道,“看秦夫人的面色,她想的一定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白帝城和夷陵联系在一起。如今夷陵驻军是她家的大郎君,若是能通过电报即时通信,而三峡的航运,又通过小水电站、船闸和电动拉纤机,改善了运输效率,最重要的是确定通行时间的话,那白帝城对夷陵的影响力,可就大大增强,这两地算是被捏合在一块,白杆兵就等于是把出川的通道完全捏在手里,成为川蜀第一军了。”
白杆兵本就能打,秦夫人在川中,早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方密之今日刚拜读了《子曰》,思维得到很大的开阔,他认为,手中有权力的人,必然总是想要扩张自己的权力,因为这对他们是有益处的事情。
又因为人人都做如此想,便是想要保守,也势必被逼得进取起来,否则自己手中原有的地盘,也会遭到旁人的侵吞——秦夫人此时双颊微红,瞧着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了几岁,这便是她意识到,自己可以借助与买活军的关系,极大地巩固、扩大手中的权力。而在她身旁不远,急切倾身听课的锦官城镇守太监童大珰,所想的自然也是怎么要把电线牵到锦官城去,方密之想不出有任何事情能阻止他的决定:有电报,京城的消息,先通过传音法螺,可在一日之内到达夷陵,再通过夷陵,立刻便能将电报发到白帝城、叙州、锦官城。
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京城的消息都只需要一日左右就能传到锦官城。而如果没有电报呢?消息到达白帝城之后,再由使者送去锦官城,一路上最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锦官城什么时候,得到任何消息,都要比白帝城慢了半个月!
光是一个水电站,一个电报线路,川中的□□势只怕就是要大变了,方密之对于原本的川中局势心中有数:土番不说了,只是观望渔利,白杆兵作为川中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于叙州、买地、敏朝之间,保持暧昧的中立,几面捞好处,受着敏朝的封赏,也听从调遣坐镇边境,止住土番的蠢蠢欲动,同时也和买军做生意,绝不阻碍叙州和买地的交通;除此之外,锦官城、渝州、巴州等地,多是对买地敬而远之,倒也不阻碍治下军民和买地往来流通。这种冷淡的态度,在今日之后必定会迎来极大的改变,各方势力当会争先恐后地和买地交好,只求在水电站和电线的铺设中,不要落后于他人!
自古以来,盆地政治便是要比别处更极端一些,越是交通不便的地方,信息的流通就越是宝贵,方密之心道,“川蜀之外的地方,其实倒还好了,本身就习惯了传音法螺的存在,而且州县之间的交通也较为方便,只要有一地拥有电报机,周围四五日路程的城镇都能跟着受惠,那些地方的势力,对买地倒也不太依赖了。
但川内便是不同,州县交通也极为依赖航运,枯水期靠一双脚实在难走,再加上此地受到京城的影响实在较弱,争相对买地献媚也在情理之中……有了,我要说服姑母,倒不妨双管齐下,不,三管齐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虽说这培训班中提到的东西,没有个五六年难以落地,只起到一个科普介绍的作用,但众人也还是听得津津有味,盼望不已,培训班开了五日,这一期学员也彼此趁机互相结交,方密之身为府试理科第一,也收到不少本地势力的示好。
对于秦贞素这等级数的大人物来说,入了她的眼,语言勉励一番,结个善缘,再往方家送一份表礼,花费的钱财根本微乎其微,但对方家来说,意义就不同了,连日都收了川蜀响当当人物送来的厚礼,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财政,一下就宽裕了起来。光是表礼中的银镙子,加在一起就有二十多两了,又有童大珰听说方家家计艰难,随手送来的五十两银子,算上布料、笔墨纸砚等等,表礼都有百多两,足够姑侄两个宽宽裕裕地过上数年,再支付方密之进京赶考的费用了。
自然了,如此一来,方密之瞒着姑母去参加府试乃至培训班的事情,也就自然败露,姑太太方仲贤不由大怒,将方密之好生训斥了一番,认为他这样做,实在辜负了凌老爷等长上的苦心。这也在方密之意料之中,他忙跪下苦苦分辩道,“姑母,考府试,是衙门安排,凡是年轻人都要读书,凡是读书都要考试,考试成绩好的,便要选拔去参加培训班——侄儿也没想到,随意做了做题,侥幸竟能考了第一,惹来了秦夫人等垂注。
侄儿想着,秦夫人、童大珰,都还是朝廷的忠臣,虽说并非西林,但事急从权,也顾不得这些了。倘若能得了他们的青眼,将来说不定能设法辗转白帝城离蜀进京呢?”
虽然现在阉党、西林党已经和解,太监不再是邪恶的代名词,但这也要分人,方密之的父亲是早期西林党,立场自然更为死硬,而且他父亲就是死在阉党手里,和阉党勾结的买活军,尚且为方仲贤深恨,更何况阉党了?因此,方密之不敢说去锦官城,只说和秦贞素结交,方仲贤面色才是稍缓,思前想后,也点头道,“也是无奈之举,如此倒也罢了,木已成舟,无可奈何,此事你也不要四处吹嘘,免得闹到凌老爷面前,不好分说。”
方密之见她居然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心中便是一定,暗道,“果然,姑母最怕的,还是离开故老照拂,我们姑侄二人无处存身,今日我既然在府试拿了第一,又得了大人物的赏识,便是和西林故党闹翻了,也不怕没有前程,她也就不再提什么族恨了。”
自然了,只是暂且放下仇恨,这和放下仇买还是不同的。方密之也不着急行事,恭声应下之后,时不常也就和姑母提起自己在外的交际,说起自己却不过情面,为黄超等友人补习理科的事情,又屡屡谈及如今叙州、川中的风气变化,将买地兴修水利、疏通航道,且还要建水电站、电报站的事情,一一分次告诉方仲贤。
又转达了自己和友人的议论,担忧道,“原本还以为巴中偏安一隅,便是买地席卷南方,此处尚可得些安宁,却不料这电报站一出,各方势力争相向买地靠拢,只怕此地也不再是安居之地了。还不如川外,交通要便利些,这里白杆兵把持航道,若是有变,把夔门一关,整个川中便是内外隔绝,想要出去都不容易。”
这话实在不无道理,方仲贤面上也现出忧色,叹道,“局面败坏太快,令人猝不及防!如此看来,倒还不如回老家去,又或是在买地暂寓其身,至少买地出入还自由些。”
她会这么说,自然是因为方密之时常带了钱财回来,贴补姑侄用度,家用比之前宽裕不说,还能给滞留在万州的另一个寡居的方姑姑寄钱周济——这些钱有些是店铺的奖金,有些是方密之给朋友补习理科的报酬,无论如何,这已说明方密之的理科天赋出类拔萃,在新式政权还没有完全渗透的巴蜀,都已经能额外得到这些好处了,想必在买地也能轻松养活自己和亲眷的缘故。否则,若方密之还是抱在手中的无知小儿,此时两人也只能在叙州仰仗凌老爷的周济了。
方密之对姑姑的心思,洞若观火,对《子曰》则更为拜服,知道此事已到了火候,只差临门一脚,便开始了三管齐下的第三管,这一日手里拿了一封信,面色惶急,闯入家中高声叫道,“姑母,不好了,万州来信,季淮姑母突发急病,高烧不退,在万州求不到医生,听说夷陵那里有买地的名医义诊,只能匆匆乘船去夷陵——信上虽没提钱,但我恐怕只有我刚托人带去的三两银子!付完路费,就不剩什么了!”
方季淮是方仲贤的堂妹,和其余几个族人一起,被落在万州安排了工作,也是不能随意行走,只能时不时和叙州这边书信往还,她在经济上确实一向是窘迫的,自奉也十分节俭,方仲贤知道她绝不会有什么私蓄,一听登时大急,连站都站不稳,方密之忙扶着她慢慢坐下,“姑母,我们只得快带上钱,到夷陵去寻她!您来照顾她,我来打点琐事,也便宜些!”
至少,这么做确实要比请人便宜,方仲贤也无异议,当下忙修书一封,让小厮给凌老爷送信说明,自己姑侄两人打点细软,把活钱全都带上,唯恐在夷陵不敷使用,寻了最近的客船到万州去,果然方季淮的住处已经是空无一人,说是几天前就去夷陵了。
姑侄两人还有什么说的,立刻就登船去了夷陵,到夷陵,真有买地名医义诊,方密之让方仲贤在船上休息,自己过去一问,又带回了一封书信,是方季淮留下的,说是方季淮的病,是她裹长足时没有裹好,把一个小脚趾裹歪了,走路时戳破皮肤,引发严重感染,只能截掉这节脚趾,但在夷陵没有手术条件,消炎退烧后,要立刻去买地做手术,买地的手术室现在供电有了无影灯,可以做截趾手术云云。正好,买地的名医有一批要东返,方季淮就只能立刻前往,姑且留书一封,请买地名医团的干事保管,若是有人来寻她,就把这封信递交。
截趾手术!无影灯!
饶是方仲贤半辈子精明强干,此时也是六神无主,全听方密之摆布,也不顾买地是龙潭虎穴了,忙督促方密之去买船票,要到云县医院去追人:“这截趾手术做不好是要死人的!若是做好了,我看报纸所说的,也离不开人照顾!她孤身一人如何是好?又无钱!我们若不去,便是手术做好了,又该如何活?”
“姑母莫急,我们这里还有些积蓄,只要能寻到季淮姑母,一切难题都是迎刃而解……”
方密之一边扶着姑母登船,一边满口安慰,虽是少年,但气质沉稳,已有了几分成熟气息,一副已能为长辈分忧的模样,他握手成拳,放在嘴边咳嗽了两下,压住一缕笑意,又是关切而不失宽慰地说道,“买地医学天下闻名,如今大江上下也是太平,季淮姑母必定能平安无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