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礼物

国潮1980 镶黄旗 2235 字 27天前

这些礼物,其中有送给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夫妻俩的一瓶竹叶青、一瓶桂花陈、一个料器花卉摆件,一个料器葡萄摆件,一尊送子观音。

还有送给左海佑二郎和香川姐妹的每人一个皮尔卡顿和金利来联名的镀金名片夹、每人一只联名的高级镀金笔。

以及专送给香川姐妹俩的人手一把手绘着工艺花鸟的纸扇、一把木雕檀香扇,一些京城特产的绒花、绢花配饰和珐琅掐丝的首饰。

对于谷口一家,宁卫民则送了谷口主任的一坛即墨老酒,一瓶老寿星的方瓶醉流霞,一条牡丹牌香烟。

还送给谷口太太的一条京绣的真丝围巾,一套仿古瓷茶具,一罐茉莉花茶,一罐大红袍,一罐子六必居的酱瓜。

此外还有给他们两家人各带来了二百个坛宫饭庄包的中式水饺,一大匣子坛宫烤制的中式点心,还有一个昨天提前在超市买好的大西瓜。

可以说,吃的、喝的、抽的、用的、玩的、戴的……什么都有,包罗万象。

宁卫民简直就是个从天而降的圣诞老人,好像是专门开着汽车跑这儿给这些人发放礼物来了。

虽说这大部分东西都是他从国内带过来的,根本就没花几个钱吧,但物以稀为贵。

由于都是日本很少见,甚至根本买不到的华夏特产,对于这些从没去过华夏大地的日本人来说,那是相当的受欢迎。

尤其是那些不具什么实际用途,却充满吉祥寓意和浓郁文化特色的华夏工艺品,日本人是格外欣赏和喜爱。

所以一时间屋里到处都是对宁卫民的道谢声,众人从宁卫民手里依次接过属于自己的礼物都是眉开眼笑,让客厅变得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

至于为什么这些东西宁卫民都只送一个?

这是因为日本人对于送礼不讲究成双成对。

和我们国人喜欢偶数不一样,日本人喜欢奇数,像一三五七九这样的数字。

他们普遍认为奇数是阳数,象征吉祥,而偶数则象征不幸。

因此,若是像国内一样使用双数的礼品赠予日本人,图个四平八稳什么的,估计会被日本人赶出家门的。

这种送礼禁忌,宁卫民当然乐于入乡随俗,起码那是相当经济啊。

不过要说起来,他今日送礼的这个过程也不是完全顺利,一点没出意外。

像宁卫民就没有想到谷口主任的儿子谷口辛佑也会来参加聚会,这让他稍有措手不及。

要是不送点什么吧,不但面子上过不去,情理上也有亏欠。

不管是自愿的想要勤工俭学,还是因为看在谷口主任的面上答应帮忙。

反正是关键时刻替他解决了大难题,于情于理都必须要表示感谢的。

他又怎么好不拿豆包当干粮,单让人家空手而归呢?

可要说送吧,问题是临时又去哪儿抓挠去啊?

他又该送点什么好呢?

要说多亏上辈子的宁卫民是个精明的邮商,这件看似无解的尴尬事儿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敢情为了入乡随俗,想着也要在年底答谢一下自银座的坛宫分店开业以来,照顾坛宫生意的那些有头有脸的重要客户。

这次回东京前,宁卫民在京城拿四千块人民币,专门请在信用社工作的江惠帮忙兑换了一批新纸币和硬币。

然后在把这批纸币和硬币带到日本后,宁卫民就抽空找个印刷厂帮忙印制专属封册。

不久前,他用这些东西做出了二百套精美的人民币封册。

封册内容除了国内正流通的第三套人民币全部纸钞和硬币,还配以坛宫饭庄银座店的精美照片和宫庭菜、官席的大致文字介绍。

同时在册子上印制了1987年的年历,和“恭喜发财”和“恭贺新禧”这样的新年问候语,算是兼具华夏文化特色和企业广告性质的礼品册。

别看一套钞票成本才二十块不到,制作册封都比这套钞票贵。

可异国货币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极具亲和力。

何况这些金钱还加上了一层文化包装,也显得不那么俗气了。

实际上,这些人民币封册可是颇受那些日本老板的欢迎呢,几乎是送谁谁笑。

此时此刻,宁卫民就忽然想起来,他的车上还留有几册。

那是他最近收购停车场后,分送给一些停车场老板走场面剩下的。

于是他灵机一动,拿出来一册送给谷口家的儿子,不正合适吗?

虽然没有提前弄好礼品包装,稍显诚意不足。

可那又怎么样?

他毕竟是个外国人,这里的人,难道还会跟他较真吗?

正好应急,也算是个不错的小玩物了。

果不其然,谷口辛佑对于这份礼物很是喜欢,拿到手后一点没介意包装没到位,反而兴致勃勃反复翻看不停。

其实还别说他了,左海佑二郎和谷口主任也感兴趣的凑过来看,还交口称赞。

当父亲的说,“啊呀,真是了不起的一份礼物啊。这可是全套的华夏货币呀。在日本很少有人见到过呢,就别提拥有这么一整套了。辛佑,这是宁桑不远万里带来的心意,一定要好好珍惜……”

另一个故意逗闷子,“真是羡慕你小子啊,你可真幸福。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会送给你?我说辛佑,要不要考虑卖给我?我可以出两万円……”

这一来,谷口辛佑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死也不肯撒手了。

宁卫民在旁边好不容易才忍住笑。

没别的,这也只能说这年轻人有点单纯,没什么社会经验,真的太好骗了。

另外,让宁卫民没有想到的是,本来他这次来,是有充分的觉悟,当光出不进冤大头的。

可来了才发现,他自己居然也有礼物可拿。

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专门为他准备了产自法国波尔多的红酒和从银座资生堂订购的西式点心。

谷口主任和谷口太太送了他一整盒出自百年老店青野总本铺的日式和果子和高级绿茶。

香川凛子则送了他一套日本本土品牌——贝印的高级剃须刀。

虽然人家不像他似的,搞得那么花里胡哨,几乎逢人就送好几样礼物。

但他拿到手的这些东西也价值不菲,每样都是高级货,最便宜的一样也得五千円起。

谁说日本人只会送毛巾和肥皂的?

以宁卫民此时亲身的体验来说,这个时代的日本人还真的都挺大方的。

无论于公还是于私,送礼也是为了面子尽量讲究昂贵和奢华的。

绝不是国人传言的那样,经常用精美的包装盒里装上不值几个钱的玩意来糊弄人。

他不能不想到,国人之所以会对日本人形成的这样吝啬印象。

恐怕也跟日本经济崩盘后,日本人失落的心态不无关系。

毕竟日子不好过了嘛,如果穷途末路的人还大方,那才叫纯属有病。

总之,这天的聚会一开端就气氛满好,人人都有礼物,人人都在感谢,人人都笑颜逐开,为许久不见的重新聚会在热情寒暄。

当然,也是在为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乔迁新居在庆祝。

其实和京城人搬家要请客,讲究“暖房”的习俗差不多,日本人也有相似的风俗,叫做“温居”。

尽管日本人普遍不爱在家里宴客,可当搬到新房子时,日本人一般也会请亲戚朋友到自身的新房子一起吃饭饮酒打游戏。

为的是图个好彩头,预示着自己家的新房子从住进来那一天起就热闹非凡蒸蒸日上。

所以作为初次登门的客人,接下来,宁卫民就免不了要在主人的陪同下,从客厅开始逐一参观这栋房子了。

应该说,“一户建”是一个相对专属于日本住宅的名词。

需要注意的是,它与我们国人通常概念中的别墅有着很大区别。

虽然看起来一户建也是独栋住宅,但与别墅的最大区别,就是一户建明显比不上别墅的“奢侈”程度。

比如别墅往往是在富人区,面积很大,装修豪华,院落绿化精美,位置及视野极佳。

但一户建往往是在普通居民区,与左邻右舍的间距很小。

并且虽然是二三层楼的建筑,但基本上就是三室或四室一厅,能容纳一家三四口人居住的“刚需”设计。

西式的一般是洋房的设计,日式的则是传统的木制结构、榻榻米房间等等。

另外因为是独立的建筑,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安保、物业服务了。

有的时候受条件所限,一户建建成的朝向也不是那么的理想。

弄不好还可能完全背阴,成了京城人最嫌弃的那种坐南朝北,冬不暖来夏不凉的“倒座房”。

所以说如果从环境、设施和服务的宜居角度来考虑,不考虑地段,宁卫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去羡慕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

毕竟日本人工费用很贵,如果想要享受公寓的物业和安保等服务,如果想要随时随地的处理掉自己家里的垃圾,那肯定要付出不少成本。

还别看宁卫民目前住的公寓面积不大,可那是松本庆子在东京最宜居的地段买下的高级公寓。

无论设施还是服务方面,或者是房间朝向和景致,都完全碾压不是别墅的“一户建”。

说白了,像松本庆子这样的知名演员和左海佑二郎、香川美代子这样的普通人始终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阶级差。

只不过由于国情有所区别,这一点宁卫民还没有太清晰的认识和感觉呢。

因此在他的眼里,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的新房子还挺不错的,堪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了房子的西侧面被远处的大楼遮了点光,傍晚可能会阴暗些,看不到夕阳之外。

这房子在他的眼里没太大毛病。

为此,从参观的过程一开始,他就很凑趣地满口称赞,恰如其分地表露自己的欣赏和惊奇。

特别是对左海佑二郎做主把几间卧室给改造成了榻榻米和壁橱式样的设计,他很是支持。

赞许的说,“只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样住着才舒服。不会因为建筑是纯粹的西式洋房而感到生活模式的陌生不便。我们对于西方文化就应该有选择的吸收,经过改造才能适合自己的需要。”

这让左海佑二郎一下子感觉自己找到了知音,忍不住对宁卫民当面倒了一通苦水。

说这个东西合璧的主意是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还花了不少钱,本以为会让美代子高兴。

可自从完工起,美代子最不喜欢的就是他这个主意。

一直就埋怨他把几间房子弄得不伦不类,搞得他精神压抑。

如今才算是在宁卫民这儿获得了平反,看来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于此同时,谷口太太也在一旁劝慰因为左海告状而有点气不平的香川美代子,跟她说着能宽心的体己话。

谷口太太声称,在东京这个大城市,如果不是靠继承,想拥有一户建,那是需要奋斗一辈子的。

许多人都是临近退休,才总算能拿下一块地建了属于自己家的房子。

否则他们老两口又怎么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团地房养育子女呢?实在是耗不起啊。

因而对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来说,结婚时共同买下这样一栋房子,婚姻生活也就有了足够的保证,实在没必要再为些不如意的小事动气了。

只要想想,他们的子女就和他们做父母的不一样,一出生,就是正儿八经的东京人了,那就应该高兴起来。

结果这话算是管用了。

日本人一样都有阶层焦虑,一样都会教育内卷,一样都会为了子女盘算。

香川美代子一想,他们现在在东京奋斗经历过的那些苦头,他们的孩子可不用受了。

而且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比他们顺利许多,也会有更好的前程,果然就开心起来。

于是乎,参观新房的过程就此也算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左海佑二郎的郁闷得到了发泄,获得了同情和支持,香川美代子的不满也被谷口太太成功化解。

尽管宁卫民知道未来的日子不会想他们现在想得这样美好,他们的孩子也许反而还不如他们今天的处境,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管怎么样,这两个年轻人即将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现在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在经济上无疑已经超过大多数同年龄的人了,这样的事业有成绝对值得骄傲。

甚至就连香川凛子也因为他们俩买了房子,从此免于了租房之苦,在姐姐和准姐夫的家里也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

怎么看都是件令人高兴的好事,值得大家为之庆贺。(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需登录 )